找到相关内容190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王阳明心即理说的主要观念

    的原典文献的根据,下面,我将会对王阳明的心即理说的最主要观念为“心”、“良知”、“理”和“天理”等逐一加以讨论。我们先讨论“心”与“良知”的观念。   阳明所云的“心”源于孟子,这是自孟子始儒者对道德主体的通称。至于“良知”,虽然阳明之前的儒者较少用到,但它亦本于孟子:“人之所不学而能者,其良能也;所不虑而知者,其良知也。”2在孟子,此词亦指道德主体。阳明所用“心、良知”等语词虽上承孟子,然而,...

    刘桂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581605.html
  • 试论李贽“童心说”的理论基础

    李贽《童心说》把“童心”界定为最初一念之本心并予全面肯定,然而在文中对其肯定“童心”的依据全无论证。有的学者在古代中国的人性论中,寻找其理论基础。但假如考虑到李贽的理论体系,则荀子、孟子和程朱的主张都...Xunzi(荀子)、Mengzi(孟子)、Cheng-Zhu(程—朱)-about thehuman nature.But regarding the concrete contents and ...

    崔炳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92358452.html
  • 禅与儒学的基本歧异

      孟子·尽心篇》第七:尽其心者,知其性也;知其性,则知天矣!存其心,养其性,所以事天也!妖寿不贰,修身以俟之,所以立命也!无为其所不为,无欲其所不欲,如此而已矣! 尧舜性之也,汤武身之也,五霸假之...也。哭死而哀,非为生者也,经德不回,非以干禄也。言语必信,非以正行也,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。养心莫善于寡欲,其为人也寡欲,虽有不存焉者寡矣,其为人也多欲,虽有存焉者寡矣。  《孟子·离娄篇》第四: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941883.html
  • 生命的三重境界——兼论儒、佛二家的“意义”追求

    圣贤感受意义的角度不同,而为后人开示的意义架构有别,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,或不同的思想流派。  (二)孔孟儒学籍“世间情”开出的人文境界  在中国,以孔子和孟子为开创者的儒家学派,其突出的特点是不诉诸于超越的人格神来寻找意义的源头。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都不涉及神话,不讲创世纪;孔子说“未知生,焉知死: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。”这都表明,儒家圣贤不看重人格神,不冀求以人格神来支撑自己的意义建构。  孔孟...

    冯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5167754.html
  • 杨文会与近代佛教复兴

    杨孔贬孟,否定理学的倾向。  杨文会虽认为孔子思想符合佛家之说,对孟子思想则大加贬斥,认为孟子未入孔圣堂奥中,历历可指。他以佛家佛性、真性空来看儒家性对孟子的核心思想性善论予以批判。  《孟子·离娄》:“孟子曰: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。”  从无想受生而成赤子,孟子不知,直以此为纯全之德,故所谈性善,盖不能彻本源也。(注释:《孟子发隐》,《遗著》第五册。)  他认为真心是万体性空,无生无灭的本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5650009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佛教是主张人性本善论的吗

      圣严法师答:这是中国儒家思想中的问题,孟子讲人性本善,荀子讲人性本恶,扬雄主张人性是善恶混合,公孙子主张人性无善无恶。究竟那一个的主张较对?大致上,后人喜欢靠在孟子的一边,因为孔孟才是儒家的正统...的善恶行为──业,他们没有能力追究,今生死后的善恶行为,他们也无从再追究。孟子偏重了理性价值,所以说性善,荀子著眼在物性的转变,所以说性恶,其实,他们都只看到了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。从这一点上说,佛教既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教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342711607.html
  • 现世报:宰牛者昏头栽进开水锅

    ,不能够杀生,不能杀牛。做大夫的不能杀羊,读书人不能够杀猪狗。儒家也都有这样的规定,孟子曾经说过,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”,就是你七十岁了,你才够资格吃肉,七十岁以下,没有资格吃肉,没有这样的福德去享受肉...特别多,为什么?现在人吃肉比以前多了不知多少倍。吃肉对身体都是不好的,更何况造作这种杀业!所以孟子虽然说七十才可以够资格吃肉,那现在我们来看,最好是终生吃素,对您有好处,对您生生世世都有好处。   ...

    钟茂森博士主讲

    |因果|果报|杀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4/11501122271.html
  • 灯前禅影(四)

    诚我的意、正我的心、修我的身、齐我的家、治我的国、平我的天下,则人生的苦恼仍然不能彻底解决。孟子离开齐国时,神色不悦,有人问他为何不高兴,他说:“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;如欲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也?吾何为不豫哉!”(〈公孙丑〉下)孟子的不悦,岂不是因为有“我”?这不只是情绪问题,也是人格问题。有“我”横在心中,不仅造成情绪不悦、人际关系不和,也将损及道德人格与志业的圆成。《论语》虽然也列“毋我...

    王开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0247130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如一般解释大乘经典的法师,断六根断一念无明,将小乘中乘修的法门来解释大乘经典,为害不浅。以上的见解有错否?

    rdquo;孟子曰:“尽信书,不如无书。”可想见古人读书之慎重也。佛亦云依法不依人;如一般解释大乘经典的法师,断六根断一念无明,将小乘中乘修的法门来解释大乘经典,为害不浅。以上的见解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5014211026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大慈大悲的彿陀,何不以法力度尽众生?业重的众生不能得度,又何必说怨亲平等?

      知义法师答:孟子说‘梓匠轮舆(木工),能与人规矩(方法、要领),而不能使人巧(熟练)。’那么佛是以自觉成佛的方法,告诉一切众生,使其依法修行,必能远离烦恼,圆成佛道。这是一种‘不见其事,但见其功’的心法,唯有实践力行,才能获得具体表现。   就我国的医圣华陀来说,也只能为人治病,却不能为人代病与服药,不吃药而病未除,怎能怨华陀医术不精?我们都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学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203411586.html